宝岛眼镜在大陆 八方诸侯何以驾驭?

   2023-09-13 互联网2410
核心提示:大陆太大了!  1999年,台湾宝岛眼镜的大陆连锁店扩张至10家,很多台湾商人挂在口头上的这句话,此刻也从“宝岛”掌舵人王智民

大陆太大了!

  1999年,台湾宝岛眼镜的大陆连锁店扩张至10家,很多台湾商人挂在口头上的这句话,此刻也从“宝岛”掌舵人王智民心中涌起。

  “在大陆,连锁店分散在各个城市,乘飞机来往也要几个小时,我很难了解它们的运营情况。尽管我们在台湾有300多家店,但开车赶到现场解决问题,最远也只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而这在大陆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王智民对企业的失控感觉,2001年达到了顶峰。连锁店增至28家,他常常觉得自己的“经络、血液被堵塞,人好象变成瞎子、聋子,失去了感觉”,决策时只能“乱拍脑袋”,各连锁店则跟着“乱买乱卖”。

  此时的宝岛似乎已经寸步难行了,成长的难题在拷问着这位30岁刚出头的总经理。

  老品牌的新问题

  宝岛眼镜集团1981年成立于中国台湾,目前在台湾有320多家连锁店,是台湾地区最大的眼镜零售企业。在原本狭窄的台湾市场上,这320多家眼镜店星罗棋布,几乎再无市场拓展的空间,于是,进军大陆市场成为了宝岛顺理成章的选择。

  在连锁店数量很少的时候,王智民可以利用时间差到每家店主持每月甚至每周的工作会议,大事小事都可以亲自决断。但连锁店数目越来越多,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亲力亲为的管理模式已不现实,于是,王智民开始对各店经理逐步授权,以提高经营的灵活性。

  然而,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几个城市相距遥远,市场环境差异很大,于是,各连锁店在管理上各自为政,管理制度五花八门,每个店对采购、销售、库存等数据都有自己的统计标准,同样的费用,有的计入差旅费,有的计入交通费,会计科目设置五花八门,把各店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决策参考价值大打折扣。而且,即使是这样“错位”的数据,也还要45天后才能得到。各连锁店对于总部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或者说是“独霸一方”的“小诸侯”。

  对于各连锁店来说,问题同样很多,几乎没有一个店的经理能用数据准确、实时地告诉王智民真实的经营状况,清一色的回答是——“还可以”、“不错”。至于具体什幺商品赚钱、库存数量如何,更是没有一个经理能够回答出来,完全处在“乱买乱卖”的经营状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