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顶益控股(后更名为康师傅控股)在香港上市,顶新由此大举扩张。一口气从方便面扩展到饮料、糕饼、快餐、房地产和大型超市等行业。现代营销之父科特勒曾指出:市场和营销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由以前的产品导向战略转化为现在的顾客导向战略。顾客们总是不断地转向那些能提供更高价值的供应商。康师傅最初做方便面完全是产品导向,以后进入糕饼市场打的是价格战,而以茶饮料抢占饮品市场时,康师傅更多注重产品价值的挖掘。康师傅的变化也是企业面对不断成熟市场的必然选择。
康师傅新闻发言人滕鸿年分析:方便面是以口味为主的产品,吃一段时间会腻,消费者总是在转换口味,如果你的产品不是这个口味中最好的,他就换品牌。在台湾,人们吃海鲜味选“统一”,排骨味就吃“味味”,干吃面吃“王子面”。鉴于此,康师傅发展出很多副品牌,如:“面霸120”、“福满多”、“小虎队”等等多种口味。饮料则是多卖点产品。
消费者没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行,当他口渴的时候,有其他品牌的饮料也会接受。因此铺货选在每一个消费者可能口渴的地方就很重要,饮料要求卖点一定要多。但同样是饮料,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他呢?理由常常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赋予产品更多价值。“康师傅”将方便面打出的品牌成功移植到茶饮料上。康师傅自1996年4月在杭州顶津启动生产,茶饮料销售额节节攀升。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康师傅占中国茶饮料市场份额的50%,而其竞争对手:统一、娃哈哈、旭日升紧追不放。
进入2002年,康师傅茶饮料及时扩大了生产规模,饮料生产线一下从11条扩充到25条。业内人士分析,康师傅此举是不给新竞争者留下进入机会。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实力。在中国大陆市场,企业有了通路就有了市场。通过多年深耕,康师傅的通路建设颇有心得。人称康师傅的通路可以上山下乡,无论在大城市的商场,还是偏僻的乡村都能买到康师傅。滕鸿年自豪地介绍,康师傅只要有新产品上市,两周内就能摆在全国消费者面前。通路精耕以后,康师傅在全国有12个生产基地,6000个城市有代理商,311个营业所,139个发货仓库,33454个直营零售商,15。9万个直营批发商,再加上55万个零售点,100万元的成本,经营康师傅,一个月的周转率为15次,难怪都说康师傅赢就赢在通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