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一炮打红后,顶新集团立即挥师四面出击,大举占领全国市场,到1994年上半年,该集团总投资规模超过了3亿美元,企业达到12家,遍布于北京、天津、济南、上海、广州等地,日产康师傅方便面达30万包。顶新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建立起在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霸主地位。其市场份额最高时占到98%。没有人想到康师傅竟火得这样快。在商品短缺的年代,企业太容易找到市场的空白。一个填补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上合理的市场定价,再加上超强的广告攻势,于是成就了九十年代的成功企业。
康师傅的成功有一点偶然,但其中又有着更多的必然。康师傅从来不做市场的跟随者,而是领导者。魏应交说:“当市场已经有竞争对手时,怎么办?康师傅一定要做出更好的产品投放市场,否则就放弃。”康师傅的办法是请目标消费群试吃自己的产品,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标为A、B,消费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比较两种产品的优劣。如果喜欢康师傅的人占40%,而喜欢竞争对手的人占60%,竞争对手是市场上的领导品牌,这时候,康师傅要进攻市场就很困难。康师傅的要求是认同康师傅产品与认同对手的比例做到70%比30%,才能包装上市。他们认为产品开发基本环节不把握好,后面广告做了,消费者会有受骗感,这种感觉一旦产生,企业做市场难度就很大。所以,一般新品上市成功率只有5%,而康师傅的成功率在20%。
在对应收帐款的掌控上,康师傅的经验是做消费品一定要有能力做到先款后货,如果明知做不到,这个产品也不要做了。一个产品即使做到50%预收,其余也有可能收不到。货款收不到企业就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收钱,打官司,钱最后可能收回来,也有可能永远收不回来,在这个过程企业也许生存不下去了。因此顶新的要求是把一个产品做出来,能够让经销商一眼看到就付款,再给货。做不到这一点的产品很难被市场接受。康师傅在很长时间里保持款到发货记录。良好的现金流为顶新进入新的领域提供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