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顶新在济南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康莱蛋酥卷,原料全部用蛋液,不掺一滴水,质量绝对过硬,味道非常好。一时间“把美味和营养卷起来”传遍街头巷尾,黄河以北地区的鲜有不知道康莱蛋酥卷。然而康莱蛋酥卷叫好不叫座,原因还是价格太高。一盒康莱蛋卷要卖到二十多元,当时老百姓的收入有限,购买力非常低。康莱蛋酥卷终因成本过高,销售有限,市场很难打开。但这次涉足食品领域为顶新进入方便面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国内做企业,你不得不把企业做成一条龙。”魏应州说,我们做顶好清香油、做康莱蛋酥卷时,都发现配套不完善,开始卖油发现没有车运输,只得组织车队。想在零售店卖散油,却没有打油器,只得配送打油器,结果企业从主营业务不断扩散出去,企业不断膨胀,膨胀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但这种投入又不能同时从市场上得到经济的回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投资增大,收益周期变长,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而以后再做方便面时,顶新则是把合作的台湾配套厂家搬到了国内,这种务实的方法解决了配套问题,同时大家有钱赚,风险共同承担,不能不说这也是吃一堑,长一智。
1988年到1992年,魏应行所带全部股本几乎都赔了进去。顶新做方便面,完全是一次偶然。1991年,魏应行到天津开发区准备收购一家油脂厂,但价格太高,双方没能达成意向。从油脂厂出来,同行中有人提议看看旁边的厂房,一眼看中了其中一间可容纳三条饼干生产线的厂房。在那之后,魏应行去外地出差,回程的火车上魏应行拿出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香味四散,同行的人都说这方便面怎么这么香,分给大家吃,都说很好吃。魏应行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为什么不能生产方便面?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的方便面,要不就是几角钱一包,质量很差,一泡就软了。要不就是进口的方便面,价格都在五元、十元钱一包,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多在宾馆和机场销售。市场两极分化,而中间的空白区域却没有企业做。于是,顶新决定全力投入方便面生产。其时中国大陆的方便面历史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仅北京、广州两市,就分别拥有60和5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厂家,不同生产线生产的方便面,牌子众多,但普遍品质低下,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个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