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中间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行销过程中层次越少越能确保两个结果:一是时间,即产品生产出来后到达消费者的时间是最短的,消费者得到的品质保证是最高的;二是利益,包括通路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通路层次减少,通路中每一位经销商的相对利润是提高的(虽然通路总利润是一样的),同时消费者的利益也是提高的。这就是“通路精耕”的出发点。
“通路精耕”的目的就是由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通路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品质的保证,这是“通路精耕”最高的指导原则。原则上“康师傅”的目的不是要全面控制通路,而是要和通路培养很好的关系,成为“命运共同体”,从双赢的角度出发,要大家都能够赚钱。以前经销商做不好“康师傅”会把他换掉,现在则是考虑如何能让他做好,双方建立起相互忠诚的“婚姻”关系。
“康师傅”的“通路精耕”可以概括为几个要点:
1.界定区域。“康师傅”的市场分为两种类型,即城区市场和外埠市场。除了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划分外,在一个城区市场也要按零售点分布情况划分片区经营,在每一片区选取经销商服务零售点,配备公司业务人员协助经销商工作,这将加强终端工作的深入化和细致化。在外埠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不是简单地以行政区域划分市场,而是以商圈的概念来规划。
2.压缩层次。一般的通路层次可描述为:厂家→经销商(三阶客户)→批发商(二阶客户)→零售商(一阶客户),压缩层次就是要将经营重心下移,加强与二阶客户和一阶客户的联系。以城区市场为例,公司要直接和二阶客户做生意,同时派人员加强终端维护和推销工作,依据零售点普查的资料对零售点进行分级管理,设定相应的拜访频率。在外埠市场,则由公司业务人员辅助三阶客户跑二阶,掌握并促进下游通路。
3.强化服务。强化服务包括两个方面,即“康师傅”对经销商的服务和经销商对零售点的服务。对经销商的服务体现在帮助其拓展生意,服务经销商的客户。在城区“康师傅”派人帮助经销商做推广,服务其下属的零售点,加强终端销售力;在外埠片区,业务人员配合经销商服务二阶客户,提高经销商与下属客户的感情,使其业务更稳定和“网络化”,并根据客户级别、通路能力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安排不同的新品上市。同时,针对不同客户有不同的辅助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