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石油不仅在苏丹的大尼罗石油公司拥有40%的权益,同时还修建了输油管道,并在其首都喀土穆兴建了炼油厂。
如果对哈石油的收购得以顺利完成,哈萨克无疑将成为第二个类似的“旗舰基地”。按照2004年的数据计算,合并之后中石油在哈萨克的权益产量将接近1100万吨,超越雪佛龙、中亚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以及卢克石油等众多强手,在当地牢牢占据第二把交椅。
同时,收购之后,中石油将在哈萨克拥有其最为现代化的炼油厂,该厂年加工能力约为700万吨。加上中石油正在中国新疆建设的独山子综合石化项目(1000万吨炼油以及120万吨乙烯项目),在建设中的中哈输油管线的勾连之下,大的一体化跨境布局呼之欲出。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这一布局形成,对中石油海外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哈萨克与苏丹相比,不仅毗邻中国,区位优势明显,可能的政治风险也低得多。
早在中石油股份在海外上市的时候,其母公司在苏丹的投资就因为安全问题,饱受美国投资者和政治家杯葛。或许也是出于这种顾虑,中石油股份在今年6月份宣布以207亿元人民币收购母公司海外资产的时候,苏丹不出意料地被排除在外。
相比之下,哈石油是一家在多个资本市场上市的能源公司,信息透明,投资者对此肯定放心得多。
也有分析指,哈萨克斯坦的政策环境相对于成熟市场仍不够完备。但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立山认为,只要这种风险是可控的,而且有足够的投资回报作为补偿,投资者仍会积极尝试。
直接进行这一收购的,实际上是中石油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NPCI)。根据今年6月达成的一项协议,在完成对母公司海外资产的收购后,中石油股份将和母公司以50%对50%的比例,组成新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油勘探),全面负责收购的十多个国家的油气资产运作。
分析人士预计,一旦完成收购,哈石油的相应资产有望被置入新的中油勘探中,中石油股份则自然获得其中50%的权益。届时,中石油股份无论在海外的油气储量还是产量,都将获得长足的提升。目前,中石油股份的海外油气储量仅为8.66亿桶,日产量则只有不足15万桶,基本上与哈石油去年的日产量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