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印度媒体披露,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米塔尔最终的出价为39.8亿美元。此番说中石油“险胜”,并不为过。
胜券在握
对于这样的结局,印度人自然心有不甘。
交易宣布的第二天,印度媒体便纷纷表示,石油天然气公司和米塔尔联盟打算重新提出报价,展开反攻。同时,媒体也指责哈萨克方面偏袒中石油,事实上允许后者提出了“二次报价”。
但接近该交易的知情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否认了上述指责。他指出,中间的价格“其实谁也不了解”;中石油的报价,是建立在哈萨克多年运营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在哈石油董事会已经接受了中石油的报价之后,今后将不得再主动寻求新的报价。但如果印度公司主动提高报价,董事会仍可以选择改变决定。
但是,改变要付出代价。按照协议,如果哈石油终止交易,必须向中石油支付高达1.25亿美元的分手费用。这就意味着,印度石油天然气和米塔尔的联盟,必须出价在43亿美元以上才有现实意义。
更为致命的是,对于印度对手的任何出价,中石油均拥有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收购权,这将使得印度组合在重新报价时非常被动。
中石油对管理层的安抚,也为自己增加了胜算。中石油同意哈石油原来以伊索提尔为首的管理层,重新成立一家注册资金为7600万美元的新公司,由伊索提尔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条件是该公司须遵守不竞争原则,即只能在除哈萨克之外的其他中亚国家从事油气业务。
在政治上,中哈关系也正在进入一个“蜜月期”。今年年初,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正式访问中国,这也是其在任期间第十次访华。7月3日到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又访问了哈萨克,两国还正式发表了《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目前,石油产业仍然是哈萨克最为重要的产业,它创造了政府收入的30%,以及整个国家出口收入的50%。但哈萨克斯坦一直希望摆脱“自然资源的诅咒”,像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那样,逐步从资源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为此,哈萨克斯坦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石油基金,防止油价对经济的冲击。目前该基金规模已经超过50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