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由中石油持有49%权益、全长448公里的肯基亚克-阿特劳输油管道,也于2003年3月28日正式开通。另一条双方合作的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也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全线完工。这一管道全长988公里,比之前者更为宏大,这也是迄今中国惟一的跨国长距离运输管道。
从中石油公布的资料看,到去年年底,阿克纠宾地区肯基亚克盐下油田每年200万吨的产能已经基本建成;在其拥有50%经营权益的北布扎奇,年100万吨产能建设也已全面展开。截至去年年底,中石油在哈萨克拥有的权益原油储量达到4.31亿桶,天然气也达4480亿立方英尺。
然而,由于进入哈萨克较晚,仅依靠自身勘探开发,中石油要想在当地脱颖而出,殊非易事。2004年,中石油在哈萨克的权益产量仍不足400万吨,不仅远落后于哈萨克政府控股的哈油气,即使在私人石油公司中,其产量还不足雪佛龙的一半。
因此,知情人士透露,中石油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关注收购哈萨克境内其它石油公司的可能性,希望借此提升发展速度。而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业务全部集中在这个中亚国家的哈石油,显然早就在中石油视野之中。
哈石油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飓风碳氢公司,早在1991年,该公司就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在1996年的私有化浪潮中,飓风碳氢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哈萨克南部的大量轻质原油储量。
然而,这笔交易最初给公司带来的不啻一场灾难。1998年全球油价狂跌,到年底,公司的原油销售价格一度跌至每桶6美元以下;加上早期需要大量的开发投入,这一年,公司营业额仅为1.76亿美元,却录得2.29亿美元的亏损。
到1999年6月,公司已经陷入了破产保护状态。为摆脱困境,是年9月,公司董事之一博纳德伊索提尔开始担任CEO(首席执行官),牵头重组公司。此前,伊索提尔曾经担任过加拿大西方石油公司以及法国汤姆逊消费电子公司的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