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企业的角度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钢铁行业方面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大体上是两个方面:第一,削减关税;第二,修改现行限制进口的主要政策,如指定经营、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限量登记、“以产顶进”等。后者尤其意味着国外钢材进入中国的销售渠道得以拓宽,可以较自由地进入我国市场,我国钢铁企业和经销商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形成的经营优势将逐渐丧失。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也促使我国钢铁企业尽快走重组的道路。
鄂钢意识到,要抗击巨大的市场风险,融入武钢这样的中央大企业团队,不失为明智之举。2005年1月11日,重组协议经鄂钢职代会审议,绝大多数职工赞成拥护。
企业自主权
重组后,武钢将鄂钢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并支持鄂钢发展。而鄂钢依然享有很大的自主权:独立的生产经营权;税后利润全额留存,作为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可根据经营情况自主调整工资。由于鄂钢可以共享武钢集团的资金、技术优势和信息、营销平台,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其市场竞争力将得到迅速提升。
产能扩张
根据最新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鄂钢如果继续单干,其产能扩张基本无望,而并入武钢后,这种产能限制便不复存在。
技术革新
武钢过去十年用于技术革新的资金已超过350亿元,这么大的技术投入,对鄂钢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武钢发挥技术优势,为鄂钢提供优质钢坯,提高鄂钢产品的技术含量。
原材料采购
武钢集团作为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近年来积极构筑自己的战略资源基地,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优势。一般与供应单位签订的都是长期合同,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原材料供应有稳定的保障。武钢股份的矿石60%以上靠进口,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目前公司与南非、巴西、加拿大等国的矿物公司签订了5年以上的长期供矿协议;武钢牵头中方三家企业,与澳大利亚BHP公司签订了为期25年的合营协议,BHP公司每年供应武钢矿石量达650万吨。武钢还投资平煤集团、鹤煤项目,与这些企业建立稳固的供应链,正因如此,武钢每吨煤的采购价比鄂钢低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