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2005年工业界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武钢集团并购鄂钢。
武钢集团和鄂钢集团,这两家企业相距不过50公里,而后者的建厂时间比前者还要早一年。近50年后,却形成了鲜明的差距——当鄂钢在苦苦抗争时,武钢凭借自身优势,在调控中“逆风飞扬”,部分产品价格不降反涨1300元/吨,利税突破百亿元。
由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不同,在2004年国家对钢铁产业实施宏观调控后,两家钢铁企业反应各异——
武钢集团的产品优势显现无遗,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利润7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和161%,利润增长幅度大约是销售收入增长幅度的4倍;
而据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发展处副处长刘诗华介绍,鄂城钢铁集团生产的主要是大众化产品线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劣势显现,2004年仅能实现利润2000万元,比上年减少利润4.8亿元。
武钢:得益于技术优势受限于产业规模
1958年正式投产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几十年来,几经扩产,武钢集团的生产规模一直排列在中国钢铁产业的“第一方阵”,武钢股份也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增发而实现集团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
持续投入打造技术强人
持续不断的技术投入和产品结构调整使得武钢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武钢集团的主要产品包括热轧板卷(占55%)、冷轧板(占23%)、硅钢材(占11%)和轧板材(占11%),这四大产品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其中热轧板卷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处于国内外优势地位,产量供不应求。代表性的品种有X80和X100管线钢、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杭州湾跨海大桥用超厚板。1700mm热连轧生产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产量比为90%以上,现已投产的2250mm热轧薄板生产线是国内装备水平最高、板幅最宽的热轧生产线。
武钢股份的冷轧薄板品种齐全,二冷轧项目预计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轿车面板和高档家电用板,生产能力可达到378万吨,将成为我国汽车用板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