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旗下众多的知名品牌中,大多数是收购而来的。联合利华在全球主推的400多个品牌中,旁氏原是一个美国品牌,联合利华将其买下并发展为一个护肤品名牌,推广到中国;夏士莲原是在东南亚推广的一个英国牌子,联合利华也将其引入中国。联合利华将中国牙膏第一品牌“中华”收入旗下,更是其一贯品牌策略的延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发展联络总监曾锡文指出“本地品牌与消费者有感情维系,联合利华收购本地品牌的目的决不是削弱其对自有品牌的影响,令其搁置乃至最后消灭,而是要把它提升到联合利华全球品牌运作的整体策略中去,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国际品牌策略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运用同一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且能在全球拥有统一形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始终如一地奉行国际品牌与民族品牌携手共进,最大化国际品牌策略和民族品牌策略的合力效应是联合利华的一贯战略。
资本:从合资到独资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的时候,因为政策的限制,只能合资,当时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轻工控股集团的前身)下属的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二厂、上海牙膏厂等纷纷和联合利华设立了上海利华有限公司、上海旁氏有限公司、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上海伊丽达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但是双方在发展战略上存在分歧,而且合资公司的架构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效率。
1999年,联合利华合并转制,放弃与上海日化、上海牙膏厂等的合资关系,转而直接与它们的上级机构——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合作,组建了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此举令联合利华对其中国业务控制力大大加强。几年时间后,上海轻工集团在联合利华的股份也逐渐从23%稀释到10%。到2004年7月,联合利华把中方仅剩的那10%股份也一并购回。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的联合利华将彻底自由。独资令联合利华可以随心所欲实施自己的战略,而不必顾虑上海轻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