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成本而不克扣员工
星巴克的历史是关于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建立一个公司的故事。
\"星巴克完全不同于我父亲曾工作过的那种公司\".舒尔茨在自传中写道,\"公司在保证股东长久赢利的同时,不必牺牲它的以尊严对待员工的核心价值观。\"舒尔茨是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廉租公房里长大的。7岁时,父亲在工作时摔断了脚踝,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伤赔偿。晚上响起电话铃声,母亲就让舒尔茨去接,对要账的说:\"父母都不在家\".\"他(父亲)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过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舒尔茨暗暗发誓,\"倘若我有出头的一天,我一定不让别人沦落到这种地步。\"艰难岁月对舒尔茨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1988年父亲过世前一天他赶回纽约,\"他(父亲)眼睛里的剧痛神色使我理解了多年来他为我们辛劳付出的重要意义,而现在那么多像他那样的人要依靠我了。\"星巴克像是父亲留下的遗产,舒尔茨决心着手建立与雇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像家庭成员那样的忠诚。这种古老的关系对家庭作坊来说是天性,但在大工业时代显得十分另类。
众所周知,零售业和餐饮业的雇员收入低于其他行业,福利也很差。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压力下,企业压缩成本、解雇员工总是被华尔街叫好。舒尔茨决定违背常规——在尚未赢利的情况下不削减福利待遇,反而承担了飞涨的医疗保险开支,提供慷慨的一揽子福利待遇,医保覆盖了疾病预防、意外事故、心理健康、化学品接触、视力和牙齿。
在星巴克,员工被称为\"合伙人\".除了这个头衔以外,所有员工还能得到涉及面很宽的医疗保险。1988年,星巴克是第一家为临时工提供完善医疗保健的私营企业;1991年,通过\"咖啡豆股票\",星巴克把员工变成了拥有股东期权的合伙人。在这点上,星巴克倒是有一点高科技企业的味道。
所有这些都与传统的经营策略背道而驰。\"管理者大幅度地削减员工通常可以获得暂时的股价飙升,但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缺憾,也是对企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牺牲。\"他说服董事会:一个全职雇员的全年福利只是1500美元,而培训一个新员工的费用一年则要3000美元。事实上,改革福利政策后员工流动率大幅下降,员工持股加大了公司总资产的盘子,企业从根本上没有吃亏。\"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和\"不借外债\",被总结为星巴克成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