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并购科龙的“醉翁之意”

   2023-10-05 互联网2150


  第三,取得白电优势。海信一直强于黑电业务,在白电领域,无论冰箱还是空调一直处于二线位置,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而科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冰箱年产量800万台,空调年产400万台。科龙旗下科龙、容声、康拜恩3大品牌冰箱总销量位居全国第一,第11次夺得全国销量冠军。空调方面也仅次于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品牌,稳居行业第4位,2004年科龙空调收入同比上升68%。如此累加科龙的市场份额将一举使海信进入白电一线阵营,将有可能打造国内市场的白电第一品牌。

  第四,规模经济。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成本地位的改善,首先并购后通过整合组织结构和供销网络,可以节约管理费用、采购费用和销售费用;其次通过共享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改善其管理水平;再次可以整合研发流程,提高技术力量。

  第五,拳头效应。海信自身的确存在相当缺陷,海信集团是多元化的企业,战线拉得很长,但在每一个单项上还谈不上真正成功。海信的起家之本和长项是电视机,但电视机上海信始终没有在国内称雄,不过近两年才进入业内五强,今年在平板电视表现突出,也是因为总盘子小,加上传统彩电负担小的原因。海信的空调也仅仅是在变频领域内有突破,但也未入围行业前四强。海信的冰箱基本是差得不能再差,不仅销售额低,利润更可怜,2004年海信冰箱的毛利为7.73%,而同期科龙冰箱的毛利率却是29.17%。而收购科龙后,海信将一改以往缺乏拳头产品的缺陷,冰箱业务将形成较大的领跑优势,而空调业务冲击老大也不是不可商量的。

  第六,全面布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三大家电市场,而海信的布局则是\'北高南低\',优势主要集中在北方。尽管海信在浙江几次兼并之后,已经扎根长三角、环渤海湾两大家电制造基地,但在珠三角海信仍然没有任何白电生产基地,这也是海信在华南市场偏弱的重要原因,所以布局华南是必然的选择。而科龙在华南拥有庞大的制造基地,顺德家电产业链是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中最完整的,上下游非常贯通,形成了一个半小时经济圈,所有零部件在半小时之内可以全部配齐,这对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率带来了优势,由此完全弥补了海信的不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