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跑马圈地
1995年,家乐福绕过中央政府进入中国市场,成功地开设了其在中国大陆第一家店,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北京国展店。且来看看家乐福具体是如何“变色”的。
家乐福先和一家中资的中创商业公司在中国注册了合资的“家创商业管理公司”。按规定,商业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询管理,不能投资。这就是说,家乐福只能做商业管理的输出,而不能真正注资连锁企业的经营业务当中去。于是,中创商业公司又注册了一家空壳的商业公司“创益佳商城”,作为中创全资的子公司,创益佳就可以不受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而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然后创益佳公司把一切业务全部托管给了合资的家创商业管理公司。作为家创公司的大股东,家乐福集团自然而然地介入了创益佳公司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超市连锁店的经营业务中去,并打出了“家乐福”蓝白相间的招牌。
基于政策原因和实际的需要,家乐福在其他城市也选择了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区域市场。例如,在上海,家乐福的合作伙伴是联华,在广州,家乐福的合作伙伴是广百股份,在昆明,是昆百大。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凭借当地优势企业,迅速切入和了解当地市场,且可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避免走弯路。家乐福副总裁拉比曾直言:“家乐福超市成功登陆中国要具备3个条件:适合中国特点、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优秀的合作伙伴。”
目前,家乐福在全国有30多个合作伙伴。家乐福中国总裁施荣乐认为,家乐福很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适应能力强,在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家乐福会有不同的应变方法,并表示家乐福不会改变有合作伙伴这一发展策略。
通过曲线救国,家乐福成功避开了政策壁垒,成为先期跨进中国零售业门槛的幸运儿。到今天为止,家乐福已经在中国的沿海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基本完成了战略布局,比沃尔玛和麦德龙快了两到三年,在这番速战速决下,家乐福无可争议地坐上了在华外资零售商的头把交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