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战为界:中国民族资本兴衰记

   2023-05-12 互联网3320

学者谢泳在一篇名为《翁文灏的遗憾》的文章中,曾经对这些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成员评述道:“他们不同于一般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多数人是经济学家和工程师,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的重要性,不体现在政治思想上,而体现在经济思想上。资源委员的主要成员是以留英的学生为主的,他们多数出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很多人就是1940年代对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重大影响的拉斯基的学生,深受费边社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对于计划经济都有好感。”

1935年-1947年,资源委的实际负责人一直是地质学家翁文灏。翁早年留学比利时,与自由派代表胡适私交甚笃。1932年夏,翁文灏应邀赴庐山为蒋介石讲学,开始了他与蒋介石及南京政府上层的直接交往,他企图借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实现其工业救国的理想,向蒋介石进言:国家必须建设,绩效可期。1954年3 月,胡适在《自由中国》杂志的一次茶会上曾对资源委员会评价到:“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持这种主张最力的,莫过于翁文灏、钱昌照。他们所办的资源委员会,在过去20年之中,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都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尽管此时国民政府上至蒋介石,下至翁文灏、钱昌照等资源委成员,或将国家资本主义视为富强中国的捷径,或对计划经济情有独钟,但这时国民党所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反而在早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资本力量的发展。

“中央政府的确立,统一币制、统一税收,这些都是民间资本一直以来的呼声,统一才能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赵兴胜博士对《商务周刊》说。

而林纲也认为:“从抗战之前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看,国家统制得并不过,仍是自由经济政策为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市场经济。这是从北洋政府延续来的。国民政府想控制,但又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因为厂子的原料、资本、生产等都掌握在资本家自己手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