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这仅仅是一起偶发的质量事故,还是内忧外困种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自2000年以来,光明正式启动全国扩张战略,过去数年中收购了30多家地方乳品企业。但截至2004年财报,各地子公司中盈利者寥寥,此次出事的正是其中一家被收购企业;光明这个曾经的全国乳业老大,如今也已被伊利、蒙牛两家后起之秀超越;而2001年麦肯锡为其设计主刀的组织架构改革,也远谈不上成功,当年高调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如今已泰半出局,而管理层还几乎清一色是50岁以上的老人;至于传闻已久的光明和统一合作开拓果汁等领域的新市场,也因为小人物搅局而迟迟没有下文。
对于现状,上海实业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姚方打了一个比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擅长的节奏,就像网球比赛,一旦对方把节奏抢过来控制住,己方阵脚一乱,肯定死。这就是为什么对手给光明造成这么大压力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董事会认定,在目前的光明,已过50的王佳芬还是唯一一个能和46岁的蒙牛牛根生、35岁的伊利潘刚相抗衡,并领导公司走出低谷的关键人物。
达能的全球总裁Franck Riboud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形容说,在这个动态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王佳芬“maybe a little bit less comfortable(可能有些不舒服)”, 不过,他仍然称赞说,王是一个真正具备了领导才华的人(She has got real leadership skills)。
这也是自“郑州事件”危机之后,王佳芬第一次长时间地接受媒体专访。她认真地向《环球企业家》反思了光明从巅峰滑落的背后详情。她以极大的勇气解剖自己,她说:“从我进到商场上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信奉‘成王败寇’的观念。如果哪天大家认为我王佳芬该走了,我绝不会怨天尤人。”
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