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一:产品的不确定性。
目前因为金义的总工程师王先伦拒绝提交配方资料,因此中石化和浙江省科技厅的有关专家均对“金伦油”的原理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是否如宣传的一样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金伦油”的可靠性还需要在技术层面被继续论证。
而据中石化集团的有关专家透露,石油化工研究院、国家油品检测中心每月都在评审大量“重油乳化”的项目,去年一年有30多个类似的鉴定会召开,美国、欧洲和台湾的公司也在内地积极地推销类似技术。这就意味着“金伦油”将面对诸多的竞争对手,“金伦油”是否会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还是一个悬念。
风险二:金伦油的大量生产,是否会因为冲击国家某些能源政策,而成为被调控的对象?
国家发改委对汽油、柴油以及重油的价格调整一直充满政策性的考虑,如今年3月23日对汽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却没有对柴油价格做出调整。因为3月正值春耕,农用机械、农村地区的柴油发电机对柴油的需求正旺,发改委没有在3月上调柴油价格是出于为农民减负的考虑。另外,作为化肥主要原料的化肥用重油价格也没有随汽油价格作出调整。
“金伦油”一旦产业化,将极有可能压低柴油的价格,但是必然会拉高重油的价格,并导致化肥用重油的短缺,从而导致化肥价格的波动。这将给发改委制定能源定价的宏观策略带来难度,并有可能因此而导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调控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