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陈金义自己认为看得很清楚,在消费品领域经营10多年后,陈金义觉得这些已经极度竞争的行业,经营起来味同嚼蜡——门槛极低,前期积累的优势在更雄厚的外资面前丧失殆尽,每年都有打不完的价格战、广告战和推销战。
另外,今天,所有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的领域都已经荆棘丛生,而真正还能产生暴利的是那些监管严格、开放不彻底的垄断行业——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等。这些处于国资垄断中的产业大多份量很“重”,能源则是重中之重。
“最大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陈金义说。于是,陈金义决定开始一次新的商业历险:利用新技术的突破,寻找能源领域的缝隙市场。
目前,中国的能源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在积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花巨资开展煤液化制成品的工业化工作,以求缓解能源紧缺。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炼油企业采取的是焦化加工的路线,即用高价进口原油生产国产的焦炭,然后以极低价格出口。这种花大价钱买回“金子”却出口“沙子”的局面,令中国的能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
但将原油提炼后的油渣——重油通过加氢或者加水等逆向反应,在重油中提炼燃料油,却是一个变废为宝、减少原油进口的过程。
据介绍,30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重油加氢装置,需一次性投资约250亿元人民币,但是投产之后每年可以减少原油进口1500万吨。如果平均每吨进口原油价格以2000元人民币计,则中国每年可减少进口原油成本300亿元人民币。2005年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李华提出的用渣油(重油)加氢工艺路线增产成品油来替代部分柴油、煤油,降低原油进口的方案广受关注。李华的方案目标不仅能再生能源,而且可以降低燃料中的有害物,提升我国油品质量和促进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