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 年代初,陈金义只是一个做蜂蜜生意的小伙计,起家的本钱不过500元,但是中国股市给了陈金义第一次机会,使得他1992年就有了5000万元的资产,得了个“陈千万”的绰号。
1992 年,怀揣大叠人民币的陈金义一举收购了上海 6 家国有商店,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陈金义现象”一时间轰动全国。
1998 年,陈金义又刮起向“家族制”管理开刀的风暴,强硬地勒令其大哥退职,二哥退休,三哥“连降三级”,就连他的妻子,也同样被逼到了二线。金义集团的管理层被陈金义裁减60%,30多位“陈氏”高管或降或辞或进修学习。在家族制管理风行于民营企业的大环境下,陈金义在引入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上又领风气之先。
2002年10月,金义集团将下属金义食品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富豪吴振华家族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电子体育世界(eWorld of Sports.Com)合并,陈金义持有其中31.54%股权,为实际控制人,金义集团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2004年2月,eWorld公司更名为Vgo公司,金义食品也变革为杭州维力佳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调整为针对儿童市场的健益乳品。
就在这一年,当“金伦油”项目有了眉目之后,陈金义决定主业转型,并停止了在其他领域的投资。
这一选择的代价是高昂的。3年前,任何一张中国富豪榜上均会出现陈金义的名字,但如今,陈金义已在富豪榜单上销声匿迹。几乎同时起步的宗庆后、王均瑶(已故)与陈金义一度是浙江食品饮料行业的三架马车。但娃哈哈通过持续地专注经营,产销已经超过100亿元,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宗庆后的个人资产也已经上升到《新财富》2005年统计的24.8亿元。去年去世的王均瑶则通过前两年参股武汉航空,炒作温州出租车牌照,收购上海黄金地段的烂尾楼等运作,资产已经迅速翻倍。而陈金义整整3年,孤注一掷地押宝能源业,只有投入,不见产出,陈金义的心态会如何呢?“时间,感情,这些对金伦油项目的投入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陈金义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