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新中国金融史的活化石

   2023-09-13 互联网2330
核心提示: 人民币是大事,是国家的大事。我一生感觉最幸福、最难忘的,就是直接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一个老人自

    “人民币是大事,是国家的大事。我一生感觉最幸福、最难忘的,就是直接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一个老人自豪地对《时代人物周报》说。

  能说这种话的没有几个人,尚明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位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老人已经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

  2004年8月6日,尚明刚从北戴河及怀柔疗养回京。他身穿黄汗衫、黑长裤,坐在条布蒙面的沙发里,双脚搁在专为他制备的棉绒覆面的矮凳上,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丝毫看不出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

  以他在新中国金融界的巨大贡献和地位,有权威人士把他称为“中国金融泰斗”。对此说法,他连连摆手:“我不是泰斗,我不是泰斗。”

  老人觉得他的经历很正常,其实,他眼中正常的事情,在世人眼里,俱是传奇。

  金融路:曲折前半程

  尚明本姓王,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柘城县岗王乡济渎池村,身为清末秀才、后为私塾教员的父亲给他取名“登云”,期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成大事的人。1938年2月初春节刚过,23岁的王登云就与一个同学一道,乘火车抵达西安,继而坐牛车赶到云阳。次年3月,他乘坐八路军115师留守处的军车,辗转800里,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并改名为尚明,取崇尚光明之意。

  尚明进入金融领域工作,还颇费了一番周折。1941年,他进入西北财经办事处,首次接触财经工作。翌年1月,他参加了中央农村经济调查团,全面了解了晋西北解放区的农村经济政策和边币情况。1944年,他进入中央财政经济部金融财政科,主要研究国统区货币和解放区边币,第一次与货币亲密接触。

  自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的金融事业紧紧地融为一体。

  抗战胜利后,在延安解放区经济干部工作团工作的尚明被转入晋察冀边区银行,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边区银行总行业务部部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