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新中国金融史的活化石

   2023-09-13 互联网2330

  1970年春夏之交,尚明终于被平反昭雪了,从五七干校返回北京,1972年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局长,他心中积攒的激情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金融路:意气风发后半程

  计划局是人民银行的综合部门,是参与政策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部门,同时还要制订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制订和执行利率政策,综合分析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研究市场货币流通状况,进行统计工作等等。

  尚明遇到了“平生最为艰难的工作局面”。

  “那时的‘三个突破’(即周恩来提出的人民币发行数量、粮食供应、工人人数都突破了计划)问题非常严重,生产少,消费多,反映到流通领域,突出体现在商品供应奇缺、货币供应偏多、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尚明说。

  很明显,那个时段里,通货膨胀出现了。

  尚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一些干部的职务。随后,他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采取了控制投资、精简人员等措施,主要靠冻结工资、冻结物价和凭证配售来保持购买力的平衡,对货币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年动乱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77年和1978年,人民银行和尚明在中央的支持下,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恢复金融秩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80年12月,尚明由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局长升任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兼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对外金融关系及保险业务的发展等领域卓有建树。

  在尚明意气风发的金融路上,与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谈判,是最精彩的。

  “聪明的东方人”

  1983年2月上旬,美国首都华盛顿,大雪飞扬。

  “当时有很多车都因为雪太大,在路上没法动了。”尚明对这段经历记忆深刻,当时他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