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总裁”汪海:拚劲不减当年 欲创双星新历史

   2023-06-15 互联网3090


  汪海进发的第一目标是黄岛。黄岛位于胶洲湾的西海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海西”。在薛家岛责任承包制后,他们集资办了一家工厂,由于管理落后,原料来源不足,市场销路不畅,连年亏损,成了镇里的一大负担。1984年6月,甘霖从天而降,汪海来到黄岛面前。从此,奄奄一息的黄岛橡胶厂被改造成为下属的二分厂,汪海成功了不但挽救了即将倒闭的乡镇企业,也壮大自身的实力。汪海还在很短的时间里,在青岛周边地区建立起了13家联营分厂,一年加工鞋帮和制鞋的产值加起了可达1亿元。与此同时,他们的脚步还走向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在西北版纳和乌鲁木齐也联营办了分厂。


  到了1985年,当党中央提出了横向经济联合后,人们这才恍然大悟:汪海搞的老产品扩散不是跟这一个意思吗?总比别人先走一步的汪海,在这一步中为双星后来发展中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双星在不断发展,汪海已经不满足在青岛周围小打小闹。进入90年代汪海看到了西部经济还比较落后,还有相当一部人没有脱离贫困线,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变国家“输血”扶贫为企业的“造血”扶贫,双星开始出城进山,可是对于双星的西进,开始很多人不理解,有人甚至认为双星快完了;连有些双星人也不理解,别人都朝沿海开放城市发展,为什么自己却要往穷山沟里跑?但汪海却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出洋越海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双星的西进是制鞋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双星才能有大发展。双星人终于统一了思想。从92年起,先后在沂蒙山建起了鲁中、瀚海两座在国内规模较大的“鞋城”,汪海不但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出路,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迅速致富。年人均收入6000元,取得了沂蒙双星万人奔小康的扶贫成果。汪海因此获得了“全国扶贫状元”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城上山下乡”,汪海为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汪海也开辟了“西部开发”的先河。可以说,没有“出城”,就不会有双星名牌;没有“上山”,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双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