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们的中国二十年 跨国公司重读中国市场

   2023-04-12 互联网3910


  而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走过了追求一般资源如廉价劳动力、求市场份额、求效率和利润、求战略资源如专利、品牌、高级人才、稀缺能源四个阶段。[9][10][下一页]

  在2005年的财富论坛北京年会的议程中,其中有一项议程引人关注,那是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大讨论。“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最为敏感的话题。2003年思科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的案件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业界普遍认为正是因为思科感受到了华为的强大竞争压力,才会将其告上法庭。

  跨国公司加快在华专利布局,通用电气、松下、IBM等先后在中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护机构,针对国内企业的专利诉讼屡见不鲜。2002年,由松下、JVC、日立、东芝、三菱、时代华纳等企业组成的6C联盟起诉国内DVD厂商侵权,致使国内厂家每生产1台DVD就要支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有报道称,1996年以来,在我国产业领域申请的专利中,90%由外国公司抢注。专利保护、收取知识产权许可费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新武器,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国内正在逐渐崛起的家电、IT、制药、汽车等领域。

  跨国公司的独资潮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2005年初诺基亚将自己原来在北京、东莞、上海、苏州的四家合资公司整合成为一家合资公司。而其它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因为最初在电信等行业的政策限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更多地采用了与中国本地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行运作,但是现在这一政策方面的门槛已经逐渐解除了。而且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不再需要中方企业这根“拐杖”,而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资企业。

  而那些之前通过合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也纷纷采取措施退出合资公司或者是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在合资企业中取得控股权和“话语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