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们的中国二十年 跨国公司重读中国市场

   2023-04-12 互联网3910


  在谈到诺基亚的重组时,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说:“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具有相当投资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华重组活动将更加活跃。中国市场在全球化中地位趋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在华业务,跨国公司在中国出现了‘集团化’的重组趋势。”

  “对于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它必须修正自己以往对中国市场理解上的偏差,”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能自这样说。

  紧握知识产权

  在跨国公司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一段时间以后,它们发现,在家电以及其它制造领域,跨国公司都已经很难再同中国本地企业竞争了,这一个生意领域已经完全变成了中国公司的天下。

  2005年6月7日,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的全球手机业务,又一家跨国公司从这一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上撤退了。在此之前,爱立信、阿尔卡特两家欧洲血统的跨国公司已经通过同索尼以及TCL合资的方式间接地退出了手机市场。

  就在一年前,汤姆逊将自己的彩电业务交付给了TCL。2004年,IBM将自己的个人电脑业务交给了联想。中国公司强大的制造能力正在让跨国公司感到压力,在彩电、手机等消费品市场上,老牌的跨国公司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竞争方式和节奏。

  也并不只是在消费品领域,在电信设备领域,中兴和华为这样的中国本地公司已经让爱立信、阿尔卡特等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感到不安。

  这样的现实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将自己的生产、研发部门向中国、印度等地转移,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将战场从制造转移到知识产权、品牌等领域。

  “从输出产品、技术到输出品牌、标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正在改变竞争模式。”王志乐分析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许可生产、贴牌加工等方式进入中国运动鞋、家电市场。在自己的制造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跨国公司开始握紧手中的知识产权大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