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的消除,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结合的问题。比如说股权比例的问题,我们肯定是寸步也不会让的,但对于其他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事情就好商量。反过来,对本田方面来说,也应该是这样。
主持人的话
做筑窝的大雁
曾庆洪是广州本田的功臣。1998年广州标致退出之后留下一个烂摊子,广州市委市政府费尽千难万险才拿到和本田的第二个广州合资汽车项目,只准成功不能失败。
曾庆洪具备果断的性格,这是老板的必要素质。搞成本控制,曾庆洪完全同意日方的意见,坚持用广标原有的厂地和部分冲压设备,起步的时候没有背上包袱。剩下的标致505,曾庆洪把它们一律降价到10万元一辆,立即被抢购一空,库存成本没有了,资金回笼了。摆在北京南苑机场的上千辆车几乎在一天之内就被各单位抢光。
进入广州本田起飞阶段,从1万辆到5万辆、12万辆,再到24万辆,都是一个厂区,没有增加多少面积,一线工人像章鱼一样一人多能,硬是干出了保证效益的增量。总裁办的人讲,曾总抠成本抠得太狠,一点儿浪费都不能有。下面人则讲,他干活非常细,细到头发丝了,而且事事认真。大家都知道曾讲话从不用稿,原本以为就是记忆力强,偶然的一次机会,记者亲眼看见他站在车展的现场展台上背词,走台、彩排,一丝不苟,令人咋舌。
但这个人表面上看着很细,实际上他自己讲“每天签出去多少钱心里都没有数。”主要还是精明,网络优先让经销商感激涕零,但“炒价”不能容忍。他自己就偷偷跑到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装买主,查看是谁在炒雅阁的高价,回来再算账。和日方在配合上很讲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场合,通常都是他出面,以增强和国内用户的亲和力,但在介绍技术细节和大战略的时候,他就不出面了,其实这些台上的细节都是他按照合同章程,私下和日方总经理商量过的。小到请客吃饭,曾也都考虑过谁出席合适,怎么说才能达到目的,既考虑合资双方股东的利益,也要顾及实际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