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苛刻的生存条件,为何韩国能够在短期内给日本带来种种威胁,如同当年日本给美国造成的巨大压力?
扬长:政府大力扶持
韩国一直遵循日本模式实现追赶超越过程。例如: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和支持,比日本政府战后的所作所为,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公司技术上能够不落后于日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企业获取的大量研发资源。而且,和当年日本人的行为相似,到日本公司访问的韩国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窥探”日本公司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如饥似渴地学习。
避短:开放的人才战略
在公司的战略制定和具体运营操作方面,韩国人却克服了日本公司保守的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开始惊恐于这样一个事实:韩国公司挖走了一个又一个日本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甚至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在半导体领域与日本拼杀,三星电子高薪聘请了一位原富士通的高层作为公司顾问。而为了使数码液晶彩电技术赶超日本,三星电子甚至将原日本大屏幕液晶彩色电视机国家科究项目组的负责人招致门下。1994年,世界上第一枚256MDRAM诞生于三星电子;次年,三星电子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22英寸TFT液晶显示器。目睹这样的技术能力,日本人应该清楚何为“后生可畏”!
避短:技术之外的比拼
与日本企业相比,韩国公司更清楚地懂得:在今天的竞争规则中,技术已不再是一个孤立要素。对于三星的数码液晶彩电,劳动力成本是技术之外的另一个优势。但是韩国公司并不满足于劳动力成本。为了与日本企业一拼高低,在政府的资金、税收、土地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三星电子开始大规模生产目前屏幕面积最大的数码液晶彩电,以期这种产品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而日本企业的战略却是:集中精力小规模生产屏幕偏小的数码液晶彩电,等到技术稳定之后再进行大屏幕产品的规模生产。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韩国企业在势头上压过了日本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