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靠什么超越索尼?

   2023-03-08 互联网4670


  而此时,沉湎于制造及产品开发实力的日本企业,对外面世界的变化开始反应迟钝,依旧在一个已经成为过去时的成功之道上踟蹰不前。我周围的日本学界和业界朋友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如此明显:一味膜拜技术的高贵,崇尚精工细作之美,而对企业其它能力不是无视就是嗤之以鼻。如此狭隘的视野,极度妨碍了日本企业去适应一个新时代,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日本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落后,以及中国市场上的屡屡失误。

  韩国在“似是而非”中赶超

  在同样创造了赶超神话的韩国企业身上,人们看到当年日本企业的影子:大量引进、悉心模仿、快速产品更新。在30年前,韩国极度依赖日本和美国技术引进。1990年以后,我的一位韩国友人写了一本名叫《从追随者到创新者》的英文书,宣称韩国在微电子等领域已经从技术的追随者脱胎换骨为技术创新者。熟识的一个美国学者读了这本书后不以为然,认为韩国企业“技术创新”实在谈不上。而一位日本朋友更不屑地认为三星的发展是基于从日本企业“偷”技术。这位美国学者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美国曾经无视日本“只够用来模仿他人技术”的实力,在经济总体上却不得不吃力与日本的交锋;而这位日本朋友更是忘记了当年日本人访问欧美公司时无处无时不闪的相机。

  与当年的日本相似,也许韩国的“创新”并非突破性技术革命,但是韩国的确将日本模式发挥到了极致。日本发展什么产业,韩国就紧紧跟上去。日本战后集中精力攻克汽车、造船行业,韩国便依葫芦画瓢。在家电和半导体等行业,韩国对日本更是亦步亦趋。凭借成本优势,韩国在半导体以及数码液晶彩电等领域,论综合实力已与日本平起平坐,甚至局部超越日本。例如:日本已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内存生产国的称号拱手让予韩国。而在数码液晶彩电领域,韩国技术已经可以与日本分庭抗礼。

  扬长避短的技术攻略

  就技术而言,今天的赶超环境较之30年前显然更为艰难。在技术进步飞跃发展的今天,技术投入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在日趋成熟的产业,许多领域的技术格局都为少数企业把握,产业链上利润再分配极难实现。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企业其它能力的扶助,技术才能成为竞争的利器。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竞争,对技术企业非技术之外的能力,提出的要求更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