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进口车型在中国的上市,比如说不久前辉腾的上市,前期潜移默化的广告投入(主要针对杂志)也在默默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了。此外,为了做到真正的本土化,进入中国20年的大众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零部件供应商。
“我们决不会像某些厂家一样,把四个轮子卸掉,到国内一装,就算国产车了;我们也不会像另外一些厂家,把自己旗下其他小品牌的产品拿过来,换上集团的商标,就算本土化了。大众奉行的是踏踏实实做事。”这位内部人士从侧面诠释了大众的品牌行为。
另外,大众的品牌之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明晰,其中一个原因是大众在中国是品牌最多的企业:从A0级的高尔到豪华轿车辉腾几乎笼盖了整个汽车产品系列。但是,每款产品与每款产品之间都是有清晰的界限的。以POLO、宝来和高尔夫为例,虽然三款车的价格区间存在着重叠,POLO的时尚、宝来的动感和高尔夫的家用性有很大的差别。
实际上,高尔夫目前销量不太好,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品牌宣传的失败,而是因为这款车是两厢车,和中国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相背。但是,由于这款车在欧洲创下的销售奇迹,大众对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然寄予厚望。“在中国的车市上,要相信口口传播的力量,凡开过高尔夫的人,很少说不好的。”大众有关人士强调。
至于桑塔纳和捷达的品牌形象为什么同一化,“很明显,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轿车市场是个绝对的卖方市场,买车的人得首先拿到“批条”才能有车买,而且可供选择的车型不多,竞争对手也没有成长起来,“那是一个根本不需要理会品牌的时代”。
大众分权
事实上,夹在中间的大众(中国)的日子并非那么舒坦。随着南北大众的成熟和强大,大众(中国)原有的政府公关职能逐渐淡化,其在南北大众间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弱化。
更重要的是,大众(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进口车业务。新《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后,政府取消了对进口车和国产车必须分开经营的限制。无疑,南北大众的销售网络铺设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大众(中国)想借南北大众的销售网络经营进口车似乎还只能是个空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