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公司:摆脱“德国味”的百年过程

   2023-08-21 互联网2720


  此时博世面临的选择就变成了——留在欧洲、还是到其他地区去;如果选择后者,那么究竟是选择新兴市场还是相对成熟的美国则又成了难题。尽管博世公司在1906年接触过美国市场,但绝不像这次事关整体战略。

  马库斯还是首先选择了美国。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举措,因为博世在德国公司中一向以成本高而著称,去美国意味着成本的再次攀升。但马库斯·布里奇一副势不可挡的劲头,拿出当年销售额的10%全力激活北美市场。

  事后证明,马库斯·布里奇的这个决策颇有以毒攻毒的意味:成熟的美国市场能够检验出博世无可争议的产品质量,从而成为对抗日本公司低价战略的最佳场所。1990年,博世能够为8400万辆汽车提供各种配件,其中大部分是美国车,相当于博世在欧洲产能的两倍。

  配合全球化战略,博世的产品也开始多样化,除了赖以成名的电动工具,博世还拓展了家用电器、自动化技术等行业,“如果你只是集中在汽车生意,你不得不每天都担心利润下降,我们现在这么做,能分散风险”,马库斯.布里奇这样解释原因。

  这个策略为博世日后的全球扩张带来了好处,它可以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产品来拓展市场。在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博世把精力放在电动工具和家用电器等产品上,比如,在中国投资额最大的一个企业就以电工工具为生产主业,这家工厂于2004年4月底在杭州成立。

  马库斯·布里奇之后,历届博世的集团主席无一例外地把“全球化”作为主要目标,包括2003年中上任的总裁弗兰兹·法布班奇(FranzFehrenbach)。在他看来,全球化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销售额稳步上升、扩张步伐稳健——

  在推行全球化策略十多年后,博世2003年的销售额只有30%来自德国本土,其余全部来自海外,现在,弗兰兹.法布班奇几乎有一半的时间花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

  另一个博世

  博世终于遇到了几乎所有跨国公司不可回避的难题:如何控制扩张成本。这一点在弗兰兹·法布班奇身上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博世仅在德国的员工数量就达到了10万3千人,加上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