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包含著什么?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牌营销集团的一位高级主管向财富(中文版)总编辑高德思(ThomasGorman)讲述了他对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见解和卡地亚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比如如何与香港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城市的零售渠道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之一,历峰(Richemont)的主打产品是珠宝、豪华手表以及书写工具。旗下的品牌有卡地亚(Cartier)、登喜路(Dunhill)、伯爵表(Piaget)、积家(Jaeger-LeCoultre)、万国表(IWC)、江诗丹顿(VacheronConstantin)和万宝龙(MontBlanc)。
陆慧全(NigelLuk)自1990年起一直在卡地亚工作,现任历峰亚太公司下属的卡地亚大中华区行政总裁。作为公司中国市场策略的推动者和执行者,他也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变化与发展的见证人。
高德思:摩根士丹利最近披露的一份报告说,尽管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从潜力来说非常巨大──可能有一亿消费者──而且发展很迅速,但对于奢侈品营销公司来说,实现盈利仍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你怎么看?
陆慧全:他们说的没错。市场潜力的确巨大(不仅包括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购买力,还有海外不断增多的中国游客的购买力),而且过分强调在中国本土实现盈利,现在也还不是时候。中国消费者正在变得富有,速度之快可以以日计,而不是以年计,他们也越来越跟上了全球知名品牌和奢侈品的潮流。当然,盈利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用长远的观点看问题。
高德思:奢侈品市场中的结构性变化的情况怎样?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购买的奢侈品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香港购买的,因为那里价格低。入世以后中国降低进口关税和放宽旅游者进入香港的签证,是否对你们的业务产生了大的影响?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的价格差距现在缩小了吗?
陆慧全:对我们来说,结构性变化实际上在入世和新的签证政策实行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尽管在后来的阶段,这些变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最初的变化是,我们作为品牌的所有者而不是代理商,在中国国内开始了长期性的投资,用于培育消费者和树立品牌,包括很多的推广、广告和零售店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