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就像农民种西瓜,今年西瓜丰收,明年大家都种西瓜,西瓜就不好卖了,要想赚钱必须转种别的。
此时,我们面临了第一个考验——企业如何转型。转型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先是想做walkman,后来又想做14英寸电视机。但是,电视机不是十几个人就能做得了的,于是我们就从大学招聘人才,建立起了有50多人的电视研究所,但经过6、7个月开发出的产品并不成功。当时,我国电视产业的技术主导正由晶体管转变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在这个导向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人才储备和预见是不够的,结果亏损了几百万。
这时,在茫茫的黑暗之中,突然有一个机会降临了。当时,香港一个全球供应的两大制造厂之一——讯科集团面临倒闭。它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在扩建过程中订单非常饱满,于是决定在泰国投资建设一个大的电视机厂,后来投资过度,出现财政危机,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在收购过程中很多技术人员离开去了其他大的企业。我跟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朋友,希望他们来创维,但当时的创维是一个100多人的小企业,待遇不很高,所以谈判了几个月也谈不成。谈不下来怎么办?我决定把15%的股权送给他们,换取他们的加盟,终于有了结果,他们中有几个人正式加盟了创维。经过一段时间的产品设计,1992年我们在德国的展览会上接到了2万台电视机的订单,接着第二批5万台……我们就这样把创维撑起来了,先是100万、500万、然后是2000万,1993年营业额达到了2亿元,1993年后创维电视开始全面走向世界。
第二个节点:企业上台阶
1995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全世界的品牌大量涌入中国。而我国当时的国产彩电基本停留在14英寸和21英寸,外资品牌基本占据25英寸以上的高端产品市场。
我们开始进军大屏幕电视,但是失败了。大屏幕电视对品质要求非常高,我们的产品返修率远远高于松下的产品,企业一下子有2万台退货,价值6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