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之前,数字融合时代已经初见端倪。在模拟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日系企业,比如索尼、NEC、日立、松下等,并非没有察觉,只是不愿意立即放弃既得利益,毕竟放弃意味着很大的损失,因此日系企业一致希望能够将模拟时代的周期维持得长久些。
事实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日系企业在变革出现的时候成了被动者。而作为追随者的三星具有后发的优势和灵活性。但是先行者和开拓者也有成为牺牲品的风险。相比之下,对于三星而言,是非冒这个风险寻求突破不可的。如果不借机突破旧规则、开辟新战场,那么三星将永远只是日系企业的追随者。
因此也有评论说,是科技由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发展的革命性机遇成就了三星。正如中国关于“时势”与“英雄”的古老辩题一样,究竟是“时势造三星”还是“三星造时势”,两者更多的是相互推动、相辅相成。假如不是由于三星电子在消费电子、电信和半导体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那么也许三星未必有胆量孤注一掷颠覆旧规则,那么兴许数字融合时代晚几年出现也未必不可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但是,依笔者之见,中国企业之所以不可能重复三星的发展道路,除了缺乏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过渡这样的划时代机会,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不具备三星那样孤注一掷的精神,这是一种企业性格和基因的原因。中国是一个内地市场广大的大陆性国家,而韩国与日本一样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岛国,忧患意识深厚中国企业近20年都在“卖方”主导的市场和相对封闭和环境下发展起来,而韩国企业很早就要面对国际化的市场,以及令他们刻骨铭心的金融危机还有,中国企业虽然也重视研发,没有哪一家达到三星的水平,2005年三星的研发投入将达到70亿美元,相当于联想营业收入的的两倍。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学习三星也并不是意味着只有三星模式一条路可以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