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简单的增长配方

   2023-05-12 互联网3590


  答案之一是,犯小错而不犯致命之错,而且能堵蚁穴于决堤之前。

  1970年代和1980年代,吉列受到廉价一次性剃刀的冲击,市场份额明显下降。1980年代中期,甚至还有公司企图收购吉列。这是柯尔曼·莫克勒(ColmanMockler)主政时期。在吉列,柯尔曼·莫克勒是一个传奇式的CEO.他在位15年,1991年病逝前仍担任CEO职务。

  同样是在柯尔曼·莫克勒任内,吉列成功挫败了4起收购企图。与此同时,吉列也在曲折中由一家一度死气沉沉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在营销方面最为强悍的公司之一,并成为华尔街的宠儿。

  阿尔弗雷德·泽恩担任CEO的1991至1999年是吉列的黄金时期,利润年增长均超过15%.遗憾的是,从泽恩退休前一年即1998年,吉列的业绩又开始出现下滑。迈克尔·霍利(MichaelHawley)接过帅印后吉列加速下滑。市场份额减少、利润率下降、股价阴跌不止、员工士气低落。包括著名投资者巴菲特在内的吉列董事会迅速采取行动。2000年10月,任职仅一年多的迈克尔·霍利被迫辞职。

  2001年2月,詹姆斯·基尔茨(JamesKilts)走马上任。这是当时吉列70年来第一位空降CEO.以善于控制成本著称的基尔茨成功导演了绝地反击的一幕。上任前3年,吉列在剃刀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舒适剃须刀(Schick)咄咄逼人,气势如虹。2002年11月30日至2003年11月30日,舒适剃刀在美国的销量大增149%,而吉列却下滑了13%.

  2004年1月,吉列开始大举反击。它推出了被称为M3Power和Intuition(直觉)两款剃刀。M3Power是一种电动的湿刮剃须刀,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男用四刃剃刀。吉列希望M3Power能成为取代其原来的王牌产品“锋速3”。Intuition则是一种针对女性消费者的润滑和刮剃一体的多功能产品。

  吉列多元化过程中的挫折更是充分体现了其尽量避免犯致命错误的特点。不论是收购派克钢笔公司还是收购金霸王电池,吉列都不算非常成功。目前,其主业仍是剃刀。1997年,即收购金霸王后第二年,金霸王的市场份额是50%,2001年降至46%,2003年降至39%.其文具业务则已在2000年被卖掉。但是,吉列也没有像不少公司那样因盲目扩张而最终被拖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