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牛根生认为,竞争可以双赢,一山可以容多虎。既然“奔驰”和“宝马”可以在德国并驾齐驱,风靡世界,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可以共同引领全球饮料市场,那么伊利和蒙牛为什么不可以共生共荣,共同做大?其次,同一地区的企业,还共同拥有一个大品牌——地域品牌。山西出了一种假酒,败了全部山西酒的市场;比利时发生“二恶英”事件,败了整个欧洲奶粉的市场。这说明相互竞争的企业其实是相互依附的,单个企业的生存环境其实是众多同行共同维护形成的。
因此蒙牛得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论,进而提出“为内蒙古喝彩”的口号,努力寻求与竞争对手和睦相处之道,实施“共生共赢战略”;同时,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蒙牛据此大胆提出将呼和浩特建设成“中国乳都”的倡议,启动了树立地域品牌,同时以地域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大营销战略。
从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蒙牛推出了公益广告——《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在所投放的300多幅灯箱广告中,正面,万马奔腾图上高书“为内蒙古喝彩”,下注:“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耀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西部骄子兆君羊绒……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背面,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凡弱者生存,都要有“水性思维”,要柔大于刚,顺多于逆。正如老庄哲学所体现的: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阳,守其阴。此时蒙牛是弱者,它就把内蒙古最强势的明星企业搬上广告牌,气势恢宏令人振奋,既宣传了内蒙古企业团队,也借势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当然把最大的竞争对手伊利排在首位,目的是体现对伊利的尊重。
蒙牛如此谦卑,高抬竞争对手,迫使竞争对手无话可说,容许蒙牛生存发展,否则就会有损于整个内蒙经济环境,会丢失“道义分”。蒙牛“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比如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直接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这既是谦虚,又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打蒙牛品牌,显然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洼,然后积;屈,然后弹;同时蒙牛又聪明地把自己融化在区域经济大局之中,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内蒙经济的腾飞牢牢维系在一起,事实上把自己拔到了相当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