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出来了,如何用最少的钱最大化地把它传播出去?
当时的呼和浩特,路牌广告刚刚萌芽。经营路牌广告的益维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在繁华地段为自己立了几个牌子。没人认识到这是一块宝贵的广告资源。牛根生对益维负责人说:“你的牌子长时间没人上广告,那就会无限期地荒下去,小荒会引起大荒;如果蒙牛铺天盖地做上3个月,就会有人认识到它的价值,一人购引得百人购。所以,我们大批量用你的媒体,其实也是在为你做广告,你只收工本费就会成为大赢家。”结果,蒙牛只用成本价,就购得了300多块路牌广告3个月的发布权。
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民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所有主街道都戴上了“红帽子”——道路两旁冒出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黄大字:“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石击起千层浪。人们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规模、如此夺目、如此有豪气而又令人充满疑惑的路牌广告!到处是探寻的眼睛,角角落落流传着不约而同的话题:“蒙牛”是谁的企业,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工厂在哪儿?声言创“第二品牌”,是吹牛,还是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蒙牛路牌广告“万箭齐发”聚焦成功,宣传效果出人意料地好。这一年,蒙牛采取虚拟联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加上品牌宣传打开了市场,经销商蜂拥而至,蒙牛牛奶和冰淇淋营业额做到了3700万元。[5][6][7][下一页]
(二)德
第一年虽然没有倒下,但并不等于就站稳了脚跟。
蒙牛与牛根生一样,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面临着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牛根生以一颗真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有日后的成功;蒙牛在一系列巨人的脚下起舞,随时可能被同行挤出舞台,只有营造出和谐的生存环境,蒙牛才可能获得顺利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的确如此,伊利和蒙牛的关系在蒙牛诞生时就很紧张,尤其1999年底蒙牛建起自己的工厂后,双方的奶源争夺战更加激烈,甚至出了蒙牛奶车被截的严重事件,双方剑拔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