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蔺晓刚时代的三种可能

   2023-05-12 互联网3790


  新主人能够拯救华晨吗?面对宏观经济调控、原材料上涨、汇率浮动、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他们胜算几何?

  何况,他们眼前的棘手问题还不止与此。据华晨中国(CBA)的资料显示,2002年销售了2亿多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换股价格为4元,2008年到期。而至今,该公司的股价仍然在2元以下徘徊。如果2008年华晨股价不能恢复到4元/股,将要承担20亿人民币的还款压力。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辽宁省政府又能留给新一任管理层多少时间呢?抑或,现在的管理层仍然只是托管者的角色,让华晨在维持日常经营运转的同时等待国有大股东的新安排?

  可能之二:

  接受并购

  “华晨现在面临的问题每一个都很致命,依靠自身力量扭转困境的可能性很小,”邓宏光表示,“从汽车产业的规律看,它现在已经走到了等待策略性股东进入的阶段。”

  事实上,在辽宁省接管华晨之初,在继续经营还是转手的问题上有过动摇。当时可能的接手者是一汽。2002年11月,辽宁省政府在操作向华晨中国大股东收回华晨股权时,市场中已经开始了关于华晨收归国有后,旗下整车业务去向问题的讨论,并有了一汽坐收“宝马”和“金杯”的传言。据报道,一汽的一位高层曾经表示:“辽宁省比我们主动,金杯客车的股权重回一汽已经不是愿望,而是就要变成现实了”。期间,曾有业界人士预测华晨的三部曲:第一步,辽宁省收回华晨股权;第二步,一汽接手金杯,由一汽丰田对之进行重塑;第三步是一汽宝马项目在沈阳落户。

  但事后证明,地方政府仍然希望能够独立发展当地的汽车产业。“辽宁省把它(华晨)接过来,首先当然是考虑能不能自己做大。还没比量呢,就给别人,是不可能的。”去年9月,杨宝善在回顾对华晨进行资产清理和重组时这样说道。何况,历史证明辽宁希望依靠一汽来带动本省的汽车产业并不现实。1995年2月,一汽集团就曾经收购了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杯汽车51%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一汽并没有如沈阳市政府所期望的那样盘活当地的汽车配套企业,而是把大部分业务分给了一汽自己的关联企业。金杯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00年华晨出手,出资9.43亿元间接收购了一汽在金杯41%的股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