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洋认为,与其自身因为成本价格劣势而逐步退出海外市场,完全丧失海外市场的收益,不如在全球战略中对三洋制冷进行重新定位,把三洋制冷作为日本三洋的海外生产基地,使用三洋制冷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中获得国际化的收益,这对日本三洋和三洋制冷都是有利的。因此,当2002年三洋制冷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卓越企业”的光荣称号后,中日双方认为三洋制冷进一步国际化的内部条件已基本具备,如果能够解决外部环境因素的威胁,就可以抓住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使企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研究,董事会终于同意三洋制冷可以自主出口到日本以外的国际市场,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以中日双方的股东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亚洲和前苏联地区为首要目标市场,然后逐步扩大到欧美市场。
战略方案确定之后,三洋制冷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避开和克服企业的劣势,使三洋制冷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得以逐步实现。首先,在营销本部成立专门负责国际业务的海外营销部,并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迅速与目标市场建立起代理关系,进行公开技术说明会等市场开拓工作,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由技术部门负责改进现有的产品设计,满足国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再次,由生产管理部负责协调和整合生产系统,重新构建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生产制造、物资供应、品质保证的体系,确保优质、高效、按期地完成生产任务。针对出口产品工作的复杂性,成立了以生产管理部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小组,对全部产品的出口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统筹、协调和整合,确保出口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公司内外的共同努力,三洋制冷在2003年实现了自营出口方面的突破,出口量保持着逐年稳定增长的可喜局面,为三洋制冷的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5][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