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突围思路是,原来的渠道商升级成为地区性的网游运营商,负责本地的运营服务和客户服务,盛大则提供区域化运营的后台支持,这些后台包括用户群、收费体系、市场推广、技术保障和客户服务五个方面。实际上,盛大的这个思路有一些像国美和苏宁这样的家电超市向家电厂商收取进店费一样,自己在搭建起一个平台后,把运营的绝大部分成本转移到合作伙伴的身上,他们则提供后台的管理和支持。
“盛大负责安装游戏,进行游戏更新,监督客户服务和提供专业培训,而那些被盛大提升为‘小盛大’的渠道商们,则要投入服务器软硬件、租用IDC资源、雇佣人力来负责本地的具体运营事务。”盛大的高级副总裁凌海说,“这也有点像盛大原来代理韩国游戏开发商游戏产品一样,盛大只是他们的中国地区代理,而盛大现在则是在扮演他们的角色。”
当然,说服这些渠道商也是盛大首先要做的事情。“渠道商如果仅依赖游戏点卡销售,在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渠道商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本地市场的深刻了解,具备推广和运营能力。向服务商角色转变,应该是未来渠道商变化的重要方式。”盛大的这套“产业链地位论”很快就打动了那些曾经跟着盛大赚钱的兄弟们。在这些渠道商的眼里,盛大的CEO陈天桥就是带领着他们发家致富的“桥哥”,“高风险高收益”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又充满了憧憬。
此前盛大给渠道商提供游戏实卡和虚卡两种方式,一个省的总代理拿到的实卡一般是82折,而在盛大E-SALES系统上购买的虚卡在打82折后再返4.5个点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渠道商卖出一张面值30元的游戏点卡,所获得的收益是在5.4元至6.5元之间。但是随着市场上游戏种类的增多,点卡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渠道商只能依靠点卡打折来进行销售,这也让渠道商们的收益缩水不少。在此时,盛大抛出一个能让他们获得更多更大收益的计划,并把他们的利益和盛大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自然容易被渠道商们接受。“桥哥还是想着我们的!好好干自然会有机会。”这些第一批的实验对象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