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颠覆与再生

   2023-09-13 互联网2360
核心提示:今年一月十日,松下社长中村邦夫宣布:松下经过一系列的破坏和颠覆,03年进入一个新的创造和再生阶段。  在这两年中,松下彻底

今年一月十日,松下社长中村邦夫宣布:松下经过一系列的破坏和颠覆,03年进入一个新的创造和再生阶段。

  在这两年中,松下彻底颠覆了自我。松下成功的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事业部制,全部被抛弃。中村的“大破坏”,就是要:大幅裁员,让13000人“提前退休”;大幅减薪,从董事到课长的干部,薪金平均削减15%;关闭无效益的工厂,合并部门,重组企业结构,再造企业运行机制。

  中村社长为松下设定了一个企业目标——“建立一个轻盈快捷的新松下”

  这场酝酿、策划、筹备了两年多时间的企业大变革,以置之死地然后生的悲壮,经历了大量外科手术后,现在,一个新松下的轮廓终于浮出水面了。

  但是,我们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松下这场大变革,我们却发现,松下这个庞然大物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实在太多,而松下自身的战略也未必经得起推敲。

  松下大变革的缘起

  上个世界六十年代至九是年代初,从企业战略角度说,是质量年代,制造业有着丰厚的利润。日本企业凭着卓越的制造过程控制能力,在三十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的发展,美国人改写了做企业的规则,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速度经济时代。在速度经济时代,做企业的关键词演变成了:结构、流程、重组和再造等等了。与此相应,企业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管理向战略管理、混沌管理转向了。

  在这种管理趋势变迁的大背景下,曾经令日本企业成功的法宝: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急剧变迁的外部环境。在美国企业象软体动物那样,不断改变自身形状,灵活地适应变化无常的经营环境时,日本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显得僵硬死板,再也没有了在质量经济年代的勃勃生机。

  2001年松下的巨额亏损,对2000年上任的中村邦夫社长来说,有如当年珍珠港事件对罗斯福总统一样,是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