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基因

   2023-06-15 互联网3430


  一个能把这些优点融合在一起的企业,想必能成长迅速,所向无敌。但是,联想+戴尔+IBM的基因组合,又并不是一味做加减法那么简单,三种基因的融合既可以制造出“优良品种”,也能演化出一无是处的怪兽,取舍不当和单纯模仿都会导致致命的问题。

  对于联想来说,作为一个生产和销售PC的公司,它血液中与戴尔的天然相似之处,其实远远多于IBM。和前者相反,IBM是一个骨子里烙着“高贵血统”印记的技术领先型公司,并不是一个服务大众市场,以低成本见长的企业,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特点更适合开展高端高利润的服务。这在业务上对联想是很好的补充,但是在管理和运营上就不那么“可爱”了。

  联想的员工们已经在过去一年中充分领教过IBM的风格——产品出色,责权划分明晰,在商务和法务方面尤其经验丰富,无懈可击,“但是他们的动作实在慢条斯理”,一位客户经理评论说:“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花2小时,他们请示再加上打报告,大概需要1、2天。”

  而相比之下,戴尔固然行动迅速,善于控制成本,但它一切靠业绩驱动引发的弊病就是急功近利,在戴尔流行的是不适应的员工立刻被淘汰,适应的则迅速被提拔——业内有人开玩笑说,戴尔中国这两年一个销售的任期平均为3个月。

  在2006年里,IBM、戴尔跟联想的基因将如何相遇、碰撞并且相互融合,或者说,联想将尝试何种模式加快并巩固自己的增长?解决这一问题成了联想全球通过2006年底期末考试要做的重要功课。

  同时,它也是联想中国的必答题。联想中国不但要在新的一年中加强自己在商业客户、行业销售上的力量,也要继续下大力气压缩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它已经成为全球新销售模式的实验基地,也是唯一有复杂业务部门合并的区域。

  幸运的话,在2006年一种含有戴尔经验的渠道销售管理方法,将会在联想中国的商用客户中首先趋近成熟,大大提高中国市场的销量,并被继续拿来复制到联想全球,就像现在的联想中国在教会全球的同事如何发展和管理消费类PC渠道一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