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往常的保守风格,田文华直言“未来三年我们将高起点、大手笔地制定今后的投资计划,总投资达到10亿以上。”这个仍受限于区域性发展的企业,将在全国一些重点区域展开大规模的收购及新项目建设,“快速完善三鹿的全国产业布局。”她说。
但是合资后的三鹿仍不可能成为一家和昨天完全不同的企业。
控制三鹿的是一支超稳定的管理团队。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已有20年,兼任三鹿集团董事长亦有10年。三鹿的主要高管效力于公司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大多已超过20年,目前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50年前,45位农民集资创建了“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三鹿乳业的前身,尽管50年间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三鹿内部集体主义色彩依然保留着深刻的烙印。而其间光明乳业和蒙牛的先后上市,为乳品行业制造了几十位千万富翁、百万富翁。
河南花花牛集团董事长李文献对三鹿管理团队有如下评价,“其稳健和务实在业内有口皆碑。”2002年三鹿击败了光明乳业和新希望集团等对手,获得了河南最大的乳品企业花花牛集团50%的股权。与三鹿打了三年交道的李文献不讳言,“你不要试图游说田文华或者任何一位高管能拍脑袋立即做一个决定,他们的董事会非常民主,你很难听到某一个人的声音。”
在李眼中,“和内蒙古企业自古有之的进攻性文化不同,三鹿注重的是人情味,很宽容,很豁达。”争购花花牛之初,其他企业都坚持要控股,只有三鹿退而求其次表示可以各持50%,最终借力花花牛成为河南市场最大的赢家。2004年,由于竞争激烈一大批中型乳品企业生存艰难,花花牛未能完成当年的指标,对此其两大股东态度各异,“三鹿因为了解业内的情况,帮助我们、鼓励我们渡过眼前的艰难,而另一个股东态度则相反。”
刘承德和梁振江等高管异口同声,“这个班子稳定了20年,三鹿的稳健得益于此,但我们老了,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上来。”刘透露,与恒天然合资目前正在等待商务部最后审批,现在合资公司成立了“七人临时董事会”,其中外方与中方的人员比例为3:4,临时董事会主要负责规划明年的工作。“我们不想太冒进,不想一合资就为自己定一个充满风险的计划,我们希望未来几年总体的增长速度在30%以上。恒天然方面也非常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