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静悄悄地崛起

   2023-05-12 互联网3760


  三鹿的高管们随后前往恒天然考察,其间的所见所闻使他们惊叹不已,“(恒天然)一个奶粉生产塔一小时可以生产奶粉23吨,这在中国包括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可能,一天生产23吨已经很了不起了!”“清洗奶车的设备完全电子化,而我们还在用水管弄。”

  但是直到2005年12月5日,恒天然方与三鹿集团签订了整体合资协议,恒天然以8.64亿人民币获得合资公司43%股权,而三鹿凭借其总资产持有其余约56%股权。这起乳品界引资额最大、开放度也最大的合资案,干扰了乳品大佬们的战略布局。有评论指出,当伊利、蒙牛和光明还深陷刺刀见红的竞争中时,一直旁观的三鹿却有可能改写产业格局。

  但求所在

  在这场合资案中,倍受关注的是“谁将最终获得对三鹿的控制权?”

  在签定协议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内媒体就这个问题对恒天然董事局主席亨利·赫顿穷追不舍,“恒天然会否进一步增持三鹿股权?”频繁强调“将会在中国加大投入”的亨利·赫顿对控制权的问题却始终闪烁其词。

  其实早在谈判之初,恒天然就试图控制50%的股权,而三鹿的底线是出让39%。三鹿集团一位高层透露,正是因为双方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使整个谈判一拖再拖,甚至一度濒于流产,刘承德表示,“我们当然不希望放弃控股权。”

  合资谈判的时间太长了,从2000年开始直至2005年底签署协议,前后历时五年。其间刘承德和梁振江要抽出大量时间应对与恒天然的谈判。第一年双方在谈愿望,两年后开始进入人力资源、财务、战略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框架,2003年8月进入尽职调查阶段,两年半后始签订协议。三鹿集团的一位高层将谈判时间较长归因于外方,他们太严谨了……”“光是一个尽职调查的提纲就长达300页……”

  五年间,作为中国奶粉行业的霸主,三鹿与对手们的距离正在逐步缩短。乳品行业老大伊利在奶粉市场的占有率开始上升,蒙牛与欧洲的乳业大佬丹麦阿拉·福兹联手创建合资公司,目标直指高档配方奶粉。此外在液奶方面,伊利和蒙牛分别与全球知名乳品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达能成为光明的第三大股东。而少帅潘刚在2005年一口气通过了总额高达12.8亿的一揽子投资计划。从2001年到2004年伊利和蒙牛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117%,然而三鹿的增长率平均约在20%到30%之间,跟同行的乳品大佬们相比,这个速度似乎太慢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