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商务部公布中国餐饮百强榜,小肥羊以43.3亿元的营业额(2004年)名列第二,仅次于百胜餐饮集团。
尽管2005年,小肥羊的营业额一路走高,而发展的速度却一路走低。这与2003年的小肥羊不可相比,那年小肥羊以1519.93%(2002年与2000年营业额比值)的高速成长成为第二届中国“成长百强”冠军。现在,小肥羊把效益提升到了第一高度。提高国内连锁加盟的门槛,加大自营店数量,减速后的小肥羊营业额的含金量更高了。同时小肥羊将大踏步开展海外战略,2005年,将成为小肥羊又一个增长点。
经过了3年变速的小肥羊拉长了产品链条,提升了品牌纯度,最终目标将在资本市场全线出击。这些棋子,小肥羊是如何布局的?它将面临哪些挑战?数量众多的加盟连锁店将面临怎样的命运选择?作为中餐业的龙头老大,小肥羊能成为中国的“麦当劳”吗?
海外谋局
2005年10月11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首都机场,小肥羊的董事长张钢、常务副总裁卢文斌以及几个公司股东匆匆忙忙去办理飞往加拿大的手续。他们最沉的行李要数几十包小肥羊的火锅底料了。再过两天,小肥羊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店就要开业了。张钢带领公司高层参加新店开张庆典。
张钢告诉记者,2005年,是小肥羊的国际年。
很明显,这一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05年3月,小肥羊加拿大分公司成立,小肥羊占60%的股份,另外一位股东是一位加籍华人刘小兵,它占40%的股份。
小肥羊的海外步伐走得比较稳妥。因为对加拿大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就需要合资来减小这种风险。不过,张钢的这种担心显然有些多余了。
2005年10月8日,试营业的多伦多小肥羊当天做了5万元的生意,而整个中午才做了500元的生意。场面的火爆,排队人数太多,只好晚上9点的时候就打烊了。一时间,火锅底料开始吃紧。远在加拿大助阵的小肥羊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占海只好让张钢顺带一些救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