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VS飞利浦:两家公司的命运轮回

   2023-04-12 互联网4470
核心提示:索尼现在似乎在重蹈飞利浦10年前的覆辙,过分强调设计师个人的创造能力,疏于整体的设计系统管理  1953年,当索尼的创始人之一

索尼现在似乎在重蹈飞利浦10年前的覆辙,过分强调设计师个人的创造能力,疏于整体的设计系统管理

  1953年,当索尼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第一次到西方旅行的时候,他参观了荷兰的皇家飞利浦公司,在他看来,这个穷乡僻壤的农业国家还能诞生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实属奇迹,在震撼之余,他当即给索尼另一位创始人井深大写信说,“如果飞利浦能够做到的,或许我们也能够做到”。

  他的确做到了,在随后的数十年,索尼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很多方面都和飞利浦有相同点,比如一流的产品外观、精巧的产品设计、领域相似的产品划分、跨国经营的思路等等,而盛田本人也成为了当时少数几位受西方尊重的日本企业家。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索尼在学习飞利浦的同时,似乎也不知不觉的继承了后者产品线过长、利润率持续下滑等诸方面的弱点,在某种程度上,眼下的索尼也像极了1990年代末的飞利浦——主业模糊不清、部分核心产品持续盈利能力不高、外界品牌形象逐步下滑,而反映在业绩上,则是迟迟不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

  而在西方工业界极为看重的产品设计和创新领域,索尼在经历了1980-1990年代的辉煌之后,现在看上去仍在重蹈飞利浦的覆辙,过分强调设计师个人的创造能力,疏于整体的设计系统管理,以至于在数年内再也没有拿出像Walkman那样让世人震惊的产品。

  对飞利浦而言,幸运的是,它在十二年前就开始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砍掉和集团整体品牌形象不相关,也无法大规模盈利的产品项目,以完善公司的管理结构,提高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也开始从“以人为本”的创新思路调整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开发了一大批市场热销的产品,这些措施让飞利浦重现辉煌,仅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7.3亿美元。而在霍华德?斯金格上任前后,索尼也开始了类似举动,尽管这次很难说索尼仍然在某些方面仍在继续效法飞利浦,但有些做法确实和当年飞利浦总裁柯慈雷的重整思路有相同的地方,比如精简产品线,比如在产品设计上也开始注重用户的体验等等,但愿这一次霍华德?斯金格不会失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