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的方向在哪里?

   2023-09-13 互联网2390


  宝洁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市场撇脂的价格策略,也就是高价策略,这对宝洁迅速实现在中国的盈利以及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居功至伟。但在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产品稀缺变成产品供给过于充分,宝洁的高价策略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市场缺乏中低档价位产品。而正这是众多本土企业成长的空间。

  90年代中后期,堪称中国日化业“教父”的宝洁开始陷入大小本土品牌的汪洋之中。洗发水领域先有奥妮的黑头发风潮、舒蕾的红色风暴,后来又不断出现众多如好迪、拉芳、飘影、帝花之秀、索肤特等二三线品牌,护肤品领域有雅倩、小护士、丹芭碧;沐浴露领域有六神、花世界、姿采等;洗衣粉有奇强、雕牌等。这些品牌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分割宝洁的市场,它们最让宝洁胆战心惊的恐怕是价格利器。

  但以下几次直接与价格相关的市场失误与败退让宝洁不好意思仅仅怪罪于国内企业。

  宝洁佳洁士牙膏比高露洁更早进入中国市场,但是高露洁以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法,更低的价格抢走了佳洁士的市场份额;2000年10月洗衣粉行业上的竞争更是短兵相接,联合利华的奥妙洗衣粉全面降价30%-40%;2001年初宝洁的汰渍、碧浪也不得不随之降价40%-50%以应对对手的攻势,从5.9元一直降到今年的2.2的超低价位,但此时,纳爱斯的“雕牌”和南风“奇强”以不错的广告运作,更低的价格在洗衣粉市场上占据了头两名的位置。宝洁的一位高层承认,在熊猫、浪奇两个合资洗衣粉品牌上的失败,与宝洁坚持高价格策略有直接关系。

  2000年为填补奥妮洗发露败退后留下的植物黑发的市场空白,宝洁推出本土品牌润妍洗发露,由于坚持高价格策略,上市一年多就被迫退市,而同期推出的联合利华的夏士莲黑芝麻以低价策略,有直逼飘柔之势。据悉,得宝纸巾、纺必织没有市场的最大原因也是因为价格过高。

  面对残酷的竞争局势,自2001年以来,宝洁的众多产品:潘婷、海飞丝、飘柔、汰渍、舒肤佳、佳洁士等全面大幅度降价。张群翔表示,宝洁的降价不是跟风,“宝洁的产品绝不定位在低端上。”这与宝洁中国区总裁罗宏斐此前的直言不讳有出入:“宝洁近期所做的价格调整更多是受外界激烈竞争的影响。价格是宝洁策略转换的起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