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容护肤品市场,宝洁的玉兰油和SKⅡ分别居于中、高端市场,但是在产品线上没有彩妆产品以及缺失主攻低端市场的产品。2003年,宝洁曾力争收购羽西,宝洁先前制定的SKⅡ主攻高端市场,羽西主打中档产品市场,通过扩张玉兰油品牌的产品线以深入中低端市场,从而形成金字塔的布局。但是,欧莱雅的两次出手分别收购小护士和羽西,从而抢在宝洁前面完成了在中国市场覆盖高、中、低端的战略金字塔的布局。
宝洁收购的伊卡露、威娜分别在美国、欧洲是位于市场占有率第二,仅次于欧莱雅的染发类产品。但“目前欧莱雅仍然是高档染发用品第一品牌,而伊卡露、威娜在中国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博纳世纪广告有限公司策划总监谷俊说。宝洁公共事务部洗护发品部王虹女士也表示,伊卡露和威娜染发用品在中国可能会有一定滞后。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他国际品牌也在很多产品市场对宝洁形成实质性威胁,甚至超过宝洁。在牙膏领域,高露洁一路高歌猛进,抢占了宝洁的佳洁士“防蛀”的产品定位;在洗衣粉市场,联合利华的奥妙洗衣粉以价格利器单刀赴会,逼得宝洁连连降价;联合利华的夏士莲洗发露一直紧逼飘柔;在儿童用品领域,强生不声不响闷声发力,使得帮宝适的市场拓展步履蹒跚。
“与90年代中期以前产品稀缺时代宝洁一统天下不同的是,宝洁面临着更多的国内、国际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李海龙说。而“国内对手的竞争只是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单品上造成一定麻烦,越来越多的国际对手的实力与后劲远非中国本土企业所能比的,宝洁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将变得更加艰难。”谷俊说。
价格的教训
宝洁最为人乐道的是什么呢?业内人士指出:首先是对消费者隐秘需求的深刻洞察,其次是研发能力,再其次是动作严谨的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运作能力。但是对于价格利器,宝洁经过了很多年才领悟到其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