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产方式 危机之下获得新生

   2023-05-12 互联网3560


  可惜,提高产量可不像要求工人工作加把劲、增加一个班次或多订购零部件那样简单。2001年8月,图森工厂每月大约生产350枚导弹,大约是其最大生产能力的一半。工厂已经十分拥挤。从发货区和生产线间到处都堆积著库存,余下的空间很小,连叉车都难以挤过去。生产业务主任瑞奇??尼尔森(RickyNelson)说:“为了让公司按要求运转,我们手上的物资需要增加三倍,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放不下这么多东西。”

  为了找出路,雷神实施了精益生产。它精简了装配工艺,去掉了附加值不大的元件,消除浪费,比如用来寻找被放错位置的物件所花的时间,以及在厂内搬运材料所花费的时间。工厂还要求员工提建议,试验了一些新办法,比如让雇员来建造装配线。最终,存货周转率增加了400%,导弹单位成本降低了40%.凭这一成就,公司获得了2004年度新乡奖。

  雷神公司是制导炸弹的发明者、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装备生产商,拥有约43%的美国国内市场份额。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战之夜发射的导弹中,有一半以上是雷神生产的。但是,它的精益生产方法却是从1997年收购的休斯电子公司(Hughes)以及其它工厂那里学来的。休斯公司曾花费2,000万美元改造自己的基础设施,把工厂车间的附属装置拆除,将排水管道、电线和通讯线路铺设在露天高架的设备上,使它们很容易变换位置。休斯还给每部机器都安装上轮子,制造了一个空间开阔、布置方便的车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这些主意对制造业界来说并不新鲜,但在雷神公司那里却是新东西。总裁路易斯??弗兰切斯科尼(LouiseFrancesconi)说,“现在看起来,精益生产没什么特别高深的地方。但是,我们的装配多年来一直沿袭著美国传统的制造方法。我把精益生产看成是打破传统,它确实是一场革命。”

  在图森工厂里,工人们把全球定位与激光制导系统安装到外形像子弹一样的导弹战斗部里。主装配区大约有4、5个微型工作站和10多个工人。在9.11事件以前,宝石路导弹业务经营部经理帕特??麦金尼(PatMcKinney)已经致力于简化和减少分装配站。装配线的效率提高了,但其设计能力是每月只装配350枚导弹。要想在一月内装配1,500枚导弹,就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