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巨子施振荣:我不是盖茨

   2024-01-18 互联网1620

  《全球财经观察》:这些国际化企业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推动,大陆对此批评很多,认为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被打乱,您怎么看?

  施振荣:政府推动也没什么,早走早交学费。

  国际化要找到利益共同点

  《全球财经观察》:不管怎么说,TCL、还有联想,都已经走上了国际化之路,并且在并购中实际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该如何找到重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施振荣: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国际人才的有效管理,包含给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组织、有效的结构,调整不具备竞争力的组织结构。

 

  《全球财经观察》: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国际化人才的有效管理呢?

  施振荣:找到说服点,形成大家的利益共同点。

  《全球财经观察》:宏基当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施振荣:宏基的模式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整个宏基实行的是大面积分红,包括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甚至包括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这样就不分彼此,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全球财经观察》:这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施振荣:是很重要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但宏基的问题是,以前宏基有很多利益共同体,新加坡一块,墨西哥一块,台湾一块,但都很小,打不过人家,我把他们重新整合,全世界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样就更厉害了。

  《全球财经观察》:这种利益共同体有什么好处?

  施振荣:宏基员工的忠诚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当年宏基再造,虽然也有员工流失,但大多数员工还是留下来了。

  《全球财经观察》:这和现在大陆不少企业实行的股权制、期权制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施振荣:是。但大陆没有深入分配,激励动因里面只有权力,没有利益,很多经营者激励诱因不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