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决策夹缝中的谢平

   2023-08-21 互联网2480


  作为中行和建行控股股东的汇金公司,直接主导了引资的谈判过程,一年多来,谢平一直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更多的质疑是来自于中行和建行在股权转让中的定价尺度。占据中国银行市场半壁江山的国有商业银行,出售价格竟然如此之低,尤其是建行在香港上市后的不俗表现,不免让人猜测中资银行的股权是否正在以低于国际水平的价格出售。在没有多少可供参照的标准的情况下,中资银行的股权转让价格也的确是最易被公众质疑的问题。身为汇金公司的总经理谢平似乎并不愿意直接对股权定价过高或过低发表评论,但在去年9月15日,谢平曾公开表示,国有银行的股权并没有被贱卖。谢平表示:“中行、建行的转让价格里包含着许多制度因素,我们没办法找一样东西做参照系数,只有在谈判桌上才能体会得到。所以,事先给个标准,或者事后认定价格高或者低,往往很难正确地判断。”

  对于制度性折扣的内涵谢平有着更为深刻和清醒的认识。谢平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不到位,在中国有许多制度模糊的地方,按照标准的市场经济准则来制定价格,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制度性折扣。比如政府干预经营以及国有银行高管的政府任命方式都成为外资银行要求折扣的依据。谢平坦言:“曾有外方直接表示,如果你中方敢宣布银行的高管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聘任的,我愿意每股多出2分钱购买银行股权。”在2005年12月中金公司成立10周年的年会上,谢平再一次谈到了制度性折扣问题。他指出,历史和体制因素给国有银行造成的社保问题、沿袭数十年的国有银行高管的行政任命方式、频发的经济丑闻、政府干预和外方不能控股的限制,都成为海外投资者谈判时要求折扣的筹码。对此,谢平心里有颇多无奈。

  其实,价格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在建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协议中,汇金公司还向境外投资者做出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政府不再干预、账面值保护、买回保护等多项承诺。汇金的承诺实际上给境外战略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引资谈判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也由此引起了国内公众的质疑,成为银行贱卖争论事件中备受诟病之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