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注定要成为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真正主导者。在向中行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成为两家银行的单一控股股东之后;2004年6月,又悄然负债融资30亿元人民币,向当时正在进行财务重组的交通银行注资,并持有上市后交通银行6.68%的股份,成为交行第四大股东。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占50%的股份。汇金公司通过向工行、建行和中行的董事会派驻多名董事,对三家银行的决策施以决定性的影响,从而也就成为了这三家银行的真正“父亲”。
汇金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董事长由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出任,总经理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炼。谢平当时任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并被认为是央行副行长的有力人选。但当2004年9月21日,谢平以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的时候,令当时在场的人士颇为惊讶。因为就在此前的8月26日,胡晓炼还以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现身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其实,谢平执掌汇金公司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因为在此前,“中央商业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一直设在金融稳定局,汇金公司的机构设计和日常运行,也从一开始就是由金融稳定局来执行和操作的,而具体负责人就是时任金融稳定局局长的谢平。
对于谢平执掌汇金公司,《华尔街日报》曾评论道:中国政府选择不人云亦云的谢平委以此任,既表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整顿该国问题重重的银行业,也说明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的确,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扭转这些银行数十年来在放贷时形成的铺张浪费和政治挂帅作风可能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而谢平的任务就是迫使在他监管之下的国有银行转而采用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经营成败的标准。然而,留给谢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期限的日益迫近,谢平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作为这三家国有银行名副其实的幕后掌舵者,促使这些长期生活在政府“襁褓”中的国有银行迅速长大成人,也许才是谢平这位“父亲”真正的职责。




